首页| 课程申报| 最新动态| 科研快报| 网络课堂| 理论教学| 实验教学| 图片资源| 教学课件| 教学视频| 仪器设备| 网上答疑
最 新 热 门
 固顶 泌尿系统-李秋霞副教授
 固顶 第一届国际运动医学与...
 固顶 2014活性氧生物学效应...
 固顶 陕西省生理科学会2014...
 固顶 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...
 固顶 田振军教授本学期课程...
 固顶 中国解剖学会2013年学...
 固顶 2013长安国际心血管病...
最 新 推 荐
 固顶 《运动解剖学》课程建...
 固顶 《运动解剖学》课程简介
 固顶 运动心血管实验室简介
 固顶 体育教育专业《运动解...
 固顶 田振军教授指导的运动...
 固顶 中国中老年人群C反应蛋...
 固顶 荧光/化学发光/可见数...
 固顶 透射式电子显微镜

  正文内容

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 第1章 细胞与细胞间质


[ 作者:Admin     来源:运动解剖学课程网站      点击数:     更新时间:2013/10/01     文章录入:Admin ]



 
【学习目标】
细胞和组织是构成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和结构基础,通过学习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。掌握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、分布特点及其功能。充分理解细胞和组织是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。  
 
授课方式:
网络多媒体课件
 
【基本要求】
1了解细胞的形态及其与功能和环境的适应性。
2了解细胞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。
3掌握细胞膜及线粒体等重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。
4了解细胞间质的概念和组成成分。
 
【基本概念】
1 细胞器: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特点与特定功能的结构。主要包括线粒体、核糖体、内质网、高尔基复合体、溶酶体、微体、微管与微丝、中心体等。
2 细胞质:是位于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的全部物质,其基本组成包括基质、细胞器和 内含物。
3 核糖体:由大小两个亚基结合而成,其化学结构由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。核糖体以 游离核糖体和结合核糖体两种形式存在。核糖体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。
4 粗面型内质网:其主要特征是内质网膜的外面附有核糖体颗粒。此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,亦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。
5 溶酶体:是由一层膜围成的圆形颗粒,其中含有多种水解酶,能分解蛋白质、脂肪、糖类与核酸等。溶酶体的功能主要有溶解和消化作用。
6 细胞间质:是存在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不具有细胞形态结构的物质,包括无一定形态 结构的基质和细丝状的纤维。它既是细胞分化过程的产物也是细胞生活的外环境。细胞间质 与细胞一起共同构成组织。
 
【重点难点】
1 细胞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。
2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。
3 细胞器的主要种类及其功能。
4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。
 
【思考练习】
1.细胞的形态及其基本结构如何?
2.试述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功能。
3.线粒体的结构如何?试述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。
4.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如何?
 
课 程
运动解剖学
授课对象
四年制本科 体育教育专业
教 师
田振军
职 称
教  授
讲授方式
理论课
大 班
学 时
54学时
实验课
小  班
学 时
18学时
使用教材
《运动解剖学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
 
第一篇 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
 
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,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。形态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与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组织;几种不同的组织共同构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并执行特定的生理机能 的器官;若干功能密切联系的器官构成系统。人体就是由八大系统加上感觉器官在神经和神经—体液的调节下,共同完成统一的生理功能,从而实现内、外环境的协调和统一 。本篇主要介绍细胞和组织。
 
第一章  细胞与细胞间质
【基本内容】
 
第一节  
一、细胞的形态
细胞是人体组成的最基本的形态结构和机能单位,它是生命进化过程中的产物。它具有新 陈代谢、生长、繁殖、衰老、死亡等生命特征。
人体内细胞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,有球状、多面体、扁平状、柱状、星形等。 这些形态不同的细胞一般都与它们所处的环境和功能相适应。例如:分布在器官表面的多与 外界环境相接触的上皮细胞呈多边形、扁平形;具有收缩功能的肌细胞为细长圆柱形;具有 携带氧气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,且无核,这与它携带氧气的功能以及适应扩大携氧面积,同时减少自身对氧的消耗量等功能有关;接受刺激并传导冲动的神经细胞具有长短不一的许多突起;具有游走和吞噬能力的中性粒细胞为圆球形等。图1-1细胞的各种形态
细胞的大小差别很大,如人体最小的小脑颗粒细胞直径仅4μ,卵细胞比较大,直径 达200μ以上,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的轴突可长达1m以上。
二、细胞的结构
细胞的形态和大小虽然千差万别,但都有着共同的结构和相似的机能。细胞一般都是 由细胞膜、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。
(一)细胞膜
细胞膜又称原生质膜或质膜,它是包在细胞表面的一层极薄的膜。因其厚度低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,所以在光镜下难以分辨,但在显微解剖镜下,如用微针轻压细胞的表面 ,可见细胞有明显的皱纹。在电子显微镜下,通常可见细胞膜为内、外有两层深色暗带,中间有一层透明亮带的三层结构。暗带是电子密度较高的区域,亮带是电子密度较低的区域。这三层结构的膜与细胞内的其他膜结构相同,这种膜统称为单位膜或生物膜。
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有脂类、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,还有水、无机盐和金属离子等。关于膜的结构,从本世纪开始直至现在,先后提出很多假说和模型。首先应提到的是单位膜模型,即细胞膜是由脂类双分子层内外两侧各覆盖一层蛋白质所组成的“三夹板”式结构。在电镜下,可观察到细胞膜的结构为:内、外有两暗层,中间有一明层隔开。60年代,由于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,发现脂类双分子层中心部分也有蛋白质颗粒等问题,于是就对单位膜 模型进行修正,提出流动镶嵌模型。这一模型认为:膜脂分子与膜蛋白分子相结合,构成膜 的主体。脂质分子可分为头部和尾部,亲水性的头部分别朝向膜的内、外表面,疏水性的尾 部互相对立指向膜的内部。脂质分子经与膜表面垂直的方向平行排列,组成了脂质双分子层 。蛋白质分子附着或嵌入脂质双分子层。附着于脂质双分子层内外表面的蛋白质分子,称为 外在蛋白质;部分嵌入、全部嵌入或穿越脂质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分子称为内在蛋白质。糖类 分子位于膜的外表面,有的与蛋白质分子结合为糖蛋白,有的与脂类分子结合为糖脂,成为 细胞膜的组成部分。膜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类分子均能在一定范围内作侧向移动和转动(图1-2)。这一模型说明细胞膜不是静态的,而具有一定流动性。细胞膜的这一结构模型, 能 较好地解释细胞各种生理功能的完成,因此,普遍地被大家所接受。当然,它还有不足之处 ,目前仍不断有新的模型提出。图1-2 细胞膜分子结构模式图
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保持细胞的完整性,保护细胞内物质,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;具有选择通透性,能够限定性地让某些物质进入或排出细胞,使细胞能够在多变的环境中维持细胞内部结构和机能的稳定性,保持新陈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。此外,细胞膜还有信息 传递、代谢调控、细胞识别与免疫等作用,如细胞膜中的一些嵌入蛋白(膜受体)与某些化 学物质(如激素、神经递质或某些药物)结合后即被激活,发生构型改变引起细胞内一系列 酶的变化,以控制和调节细胞的代谢和生理活动。
(二) 细胞质
细胞质是位于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的全部物质。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,可见细胞 质是一种半透明、并时刻流动的胶状物质,其中一些大小不等的折光颗粒是细胞器和内含物 ,除此以外的物质为细胞质基质。在电子显微镜下,细胞质则呈很复杂的结构,但其基本组 成包括基质、细胞器和内含物。
基质:基质是细胞质的液态部分,为均匀透明而无结构的物质。其化学成分比较复杂,由蛋白质、脂类、糖类、RNA、水、无机盐和一些吸收物质组成。其中含有大量的酶,所有中间代谢大部分是在基质中进行的。细胞器和内含物等都悬浮于基质之中。  图1-3 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
细胞器:细胞器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特点与特定功能的结构,包括:线粒体、核糖体、内质网、高尔基复合体、溶酶体、微体、微管与微丝、中心体等。
(1)线粒体:线粒体在光镜下,一般呈线状和粒状小体,其大小不一,直径一般为0.5μ,长约2-4µ。在电镜下,线粒体多由内外两层膜包围而成,外膜平滑,内膜向内折叠形成线粒体嵴,将线粒体分为内、外两室。嵴的数量多少与细胞氧化代谢机能有关,一般氧 化代谢强的细胞(如心肌细胞)嵴较多。嵴的内表面规则地排列着一层颗粒,球形的头部以 短柄连接于内膜上,现已证实为ATP酶复合体,其球形头部为ATP酶。内、外膜之间的腔隙 称 外室,线粒体嵴之间的腔隙称内室,内室充满液态的线粒体基质,内含多种酶系统,参与细 胞内物质氧化和形成ATP。 图1-4 线粒体结构模式图
线粒体是细胞呼吸作用的中心。在细胞质基质内,糖和脂肪等物质经酵解作用产生的丙酮酸和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内,在有关酶的催化下彻底氧化并释放能量。在ATP酶的作用下,释放出的能量以高能磷酸键的形式贮存于ATP中,ATP携带着高能磷酸键出线粒体,释放能量,以供细胞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。因此线粒体被认为是细胞内的供能中心或细胞的 “供能站”。图1-5 多聚核糖体模式图
人体细胞中除血液中的红细胞外都有线粒体。线粒体的形态、大小及数量,均因细胞的种类、功能状态以及生活条件不同而不同。例如生理功能强的肌细胞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多、体积增大,增强了形成ATP的能力;外界条件也会引起线粒体结构的变化, 如体育锻炼可引起骨骼肌细胞的线粒体发生变化。据研究证明,耐力训练如长跑等使肌纤维的线粒体数量增多,体积增大,以增强形成ATP的能力,满足机体耗能的需要,适度的体育训练会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;但动物实验又证明,过度训练能引起线粒体发生变性,因而 过度训练则会影响身体的健康。在机体的发育和分化过程中,同一类细胞在不同生理条件下 ,如细胞病变过程中或受到电离辐射后等,脾脏、胸腺、肝脏等细胞线粒体的结构都会发生明显变化。研究证明,人类原发性肝癌线粒体嵴的数目显著减少,多发性肌炎病人的骨骼 肌线粒体含有一种特殊类结晶结构等。
(2)核糖体:又称核糖核蛋白体,在电镜下由呈椭圆形颗粒,由大小两个亚基结合而成,其化学结构由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。核糖体有两种存在形式:一种是游 离于细胞质基质内的游离核糖体,它主要合成细胞自身需要的一种蛋白,即结构蛋白;另一 种是附着于内质网表面的结合核糖体,它主要合成分泌蛋白。
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中心场所。多个核糖体由一条信使RNA(mRNA)串连形成多聚核糖体,只有被(mRNA)串连的多聚核糖体才具有合成蛋白质的活性。可以说,在细胞的蛋白质“工厂”里的一条装配线上,核糖体犹如一台台机器一样,它们沿着这条装配线向前移动,最后每个核糖体制造一个完整的产物—蛋白质。
(3)内质网:内质网是由膜围成的管状、泡状和扁平囊互相连通而成的网状结构。这些内膜管道系统互相沟通,并与细胞膜、核膜连接。根据内质网的不同形态,可分为粗面型内质网和滑面型内质网。粗面型内质网的主要特征是内质网膜的外面附有核糖体颗粒,此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。粗面型内质网亦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;滑面型内质网的主要特征是内质网的外面无核蛋白体颗粒。滑面型内质网其功能复杂多样,主要功能是合成磷脂和胆固醇,此外对离子有调节作用。如骨骼肌和心肌细胞有大量的滑面型内质网,他提取和释放Ca2+并参与肌纤维的收缩活动。 图1-6粗面内质网立体结构模式图
内质网有两种功能,其一是对细胞的支持作用;其二是细胞内的循环系统,使细胞基质与膜内腔之间进行物质交换,而且还可以将细胞内的合成物质运输到细胞外。图1-7 高尔基复合体的超微结构模式图
(4)高尔基复合体:高尔基复合体在电镜下呈泡状或管状,由扁平囊泡群、大泡和小泡(运输泡)三部分组成。它的功能与细胞内物质的储存、聚集和转运有关。3-10个扁平囊重叠排列,对囊内物质有加工、浓缩的作用,小泡分布在扁平囊群的凸面,由滑面型内质网脱落而成,并进而与扁平囊融合,将内质网的合成物质送到扁平囊内加工、浓缩。扁平囊边缘膨大、脱落,形成大泡,内含加工、浓缩后的物质,大泡中的一部分为分泌颗粒,移向并融合于细胞膜 ,经胞吐作用从细胞中释放出去。
高尔基复合体的主要功能是对粗面型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、浓缩使其成熟,经过 包装并运输至细胞外;分泌颗粒的膜也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,补充了细胞膜。
(5)溶酶体:由粗面型内质网制造,然后移到高尔基复合体进行加工后,再从高尔基复合体分离出来。溶酶体是由一层膜围成的圆形颗粒,其中含有多种水解酶,目前已作鉴定的水解酶就有40多种,能分解蛋白质、脂肪、糖类与核酸等。溶酶体的功能主 要有溶解和消化作用,对机体内死亡的细胞和异物,溶酶体有溶解作用,从而保护机体; 对进入细胞内的大颗粒营养物质,溶酶体能在细胞内进行正常的消化作用,从而具有营养功能。
(6)中心体:位于细胞核附近,由两个互成直角排列的中心粒组成。中 心粒是由9 组微管围成的圆筒状结构。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,并产生纤毛与鞭毛。
(7)微体:由膜包围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,比溶酶体大,也称过氧化物体。内含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,与细胞内的物质氧化有关。
8)微梁系统:由微管、微丝和居间纤维组成。最粗的是微管,为直径20-25nm的管状结构,微丝为直径4-7nm的纤维状结构,居间纤维直径介于微管与微丝之间,为10nm,它们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立体网络系统,称为微梁系统,遍布于细胞质内。微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的形状;网络细胞的内部结构,对细胞器有支持和固定 位置的作用;进行细胞内转运;产生细胞的各种运动。
9)内含物:内含物是细胞质内除细胞器以外的其他有形成分,为无活性的物质,是细胞新陈代谢过程 中的暂时性产物。有的是储藏的营养物如糖元、脂滴等,有的是细胞的代谢产物,如分泌颗粒、空泡、结晶和色素等。内含物随细胞的生理状态不同而增减或消失。例如,进食后细胞内的糖元增加,饥饿时则减少。
(二) 细胞核
人体除成熟的红细胞外,所有的细胞均有细胞核。细胞核的形态与细胞的形态有关,如球形、立方形等多边形细胞的核为球形,柱状细胞的核多为卵圆形,扁平细胞的核为圆盘形 。也有不规则的核,如中性粒细胞的核呈分叶形。细胞核的大小有差异,一般与细胞质的多少成比例,幼稚细胞的核相对较大,衰老细胞的核相对较小。细胞核的数目不尽相同,多数细胞只有一个核,也有的细胞含多个核,如骨骼肌细胞的核可多达数百个。细胞核一般位于细胞中央,也有的*近细胞边缘。细胞核的结构由核被膜、染色质、核仁与核液构成。
核被膜:在电镜下观察,可见核被膜由两层平行排列的单位膜组成。内、 外两层膜之间的腔隙称核周腔。核被膜外层表面有核蛋白体附着,并与内质网相接。核被膜上有许多由内、外膜层融合而成的孔,称核孔。核孔是核内与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,核孔的数目可随细胞生理状况的不同而变化。核被膜对控制细胞质与核之间的物质交流,维持核内环境的恒定有重要作用。图1-8 间期细胞核结构模式图
染色质:染色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DNA和组蛋白,由一条双链的DNA分子缠绕蛋白质分子形成核小体 (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),核小体以DNA连接成串珠状,再经螺旋化形成染色质。在电镜下染色质呈丝状的染色质丝,染色质丝在细胞间期内是分散的,当细胞进入分裂期,每条染色质丝都高度螺旋化、盘绕折叠,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染色体 。可见,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在生活周期中不同时期的不同状态。任何一种生物细胞内的 染色体都具有一定的数目和一定的状态,通过细胞分裂,染色体可以自身复制,代代相传。人体细胞有染色体23对,共计46条。
现在认为,染色体上具有大量控制遗传性的基因。基因是遗传的常用单位,从分子水平看,基因相当于DNA分子的一段,也就是决定某种蛋白质结构相应的一段DNA。生物体各种性状的控制,都是以遗传密码的形式编码在核酸分子上,通过核酸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。可见染色质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有密切关系。
核仁:在光学显微镜下,核仁是圆形的均匀球体,它的形状、大小和数目都依生物的种类、细胞的形态和生理状态而不同。一般的细胞核内有1-2个核仁,也有的有多个,个别的无核仁。在电镜下可观察到,核仁无界膜包围,整个核仁可分为两个主要的区域:颗粒区和纤丝区。颗粒区在核体的边围,可能是细胞质的核蛋白体的前体。纤丝区由核蛋白质组成,为颗粒区的前体。
核仁的主要功能是合成核糖体RNA(rRNA),组装核糖体的大、小亚基单位前体,然后形成核糖体大、小亚单位,经核孔进入细胞质内,组合成核糖体,执行其合成蛋白质的功能 。
核液:是细胞核内呈液体状态的基质。当这些基质呈凝胶状时则称核质。染色质和核仁悬浮在核基质中,其主要成分是:蛋白质、RNA和多种酶。多种代谢过程在核液中进行,从而提供戊糖、能量和酶。
从上述可见,在电子显微镜下,细胞结构可分为膜相结构和非膜相结构两大类。膜相结构包括质膜、内质网、高尔基复合体、核膜、线粒体和溶酶体等。非膜结构包括核蛋白体、中心体、微管、微丝、细胞基质、核仁、染色体和核液等。由于细胞大部分有膜相结构,彼此间可通过膜而相互连接,因而整个细胞内各种物质的接触机会大大增多,细胞的内表面亦大大扩充,细胞内的生化反应进行得更有效,从而使各细胞器间成为协调的整体。
 
第二节细胞间质
 
细胞间质是存在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不具有细胞形态结构的物质,它既是细胞分化过程的产物也是细胞生活的外环境。细胞间质与细胞一起共同构成组织。细胞间质包括无一定形态结构的基质和细丝状的纤维。
一、基质
基质大多为粘性胶状,也有液态状(血液的基质)、半固体状(软骨组织的基质)和固体的基质(骨组织的基质)。
二、纤维
纤维包括胶原纤维、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。胶原纤维直径为1-12µ,由胶原原纤维 集合成束组成, 胶原原纤维由胶原蛋白组成,胶原原纤维抗张强度大,给组织以韧性;网状纤维,直径为0.2-0.5µ,分支吻合连接成网,也是由胶原蛋白组成的;弹性纤维直径为0.2-1.0µ,主要由弹性蛋白组成,表面还有糖蛋白构成的微原纤维。弹性纤维能被拉长与回缩,给组织以弹性。
细胞间质中的纤维对细胞具有支持、联络、保护和使组织器官承受拉力、压力和损伤修 复等重要功能,而细胞间质中的基质、细胞质中的基质和细胞核中的核质,三者组成细胞内 、外的水路交通系统,担负着细胞营养物质和排泄物质的繁忙运输任务。因此,细胞间质是细胞赖以生活的人体内环境